首先要講述的是兩名澳大利亞男孩,上個世紀中,倫敦是個很摩登的城市,是青年們嚮往的天堂,那裏聚集了各種各樣的時尚名流,隨處都能見到穿著拉風的青少年,在那樣的時代,爲了出位,人們什麼事都做得出來,只要襯托得了自己,只要能夠引人注目,所以,在那個時代,特別的動物就有如名牌包一樣,也是身上的一件裝飾,路上依稀能見到貴婦牽著豹子出來逛街,而動物園,便與百貨商店合作,推售動物幼兒。
澳大利亞男孩嚮往倫敦當時那股潮流的風氣,一同來到了倫敦,可身無多少分文的他們,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,到百貨商場,購買了一只嬰兒獅子,為牠取名Christian。
只可惜,好景不長,哥倆實在太窮,Christian日益成長,胃口越來越大,他們實在負擔不起牠的飼料費,再加上龐大的身軀,哥倆從人們一開始的焦點,變成人們害怕的存在,幸好當時一項機緣幫助了他們,只不過這項機緣也折磨了他們不少,因爲Christian得到了一項機會去肯尼亞野放。
可是,這唯一的出路不代表就是好的,試想,一只未曾受過訓練,一直活在寵愛當中的獅子,就如人類習慣了文明,無法適應原始的生活一樣,再加上,Christian祖上四代都是在動物園出生的,大大降低了野放的可能性,當時在肯尼亞專門研究由人類幫助獅子回歸自然的博士都不看好Christian,這事實都令哥倆很是不安,Christian對他們來說就像是自己的小弟一樣,雖然生活窮苦,可Christian的存在,很是點綴了哥倆的生活,為他們帶來不少歡樂,從未想過面臨這一步的他們,給予的自然是無限的寵溺。
想當初,好不容易帶著Christian前赴肯尼亞,既然發生了水土不服,甚至生病了,不僅如此,第一次見到獅群裏的老大“男孩”,Christian還嚇得躲在哥倆身後呢,更不容易的是,在Christian必須獲得男孩認同的生死關頭時,嬌生慣養的Christian還挺了過去,成爲了獅群的一分子,從此被男孩罩著。
到了此刻,哥倆儘管再不捨,他們也必須離開了,離去前,哥倆還強迫自己不去和牠道別,筆直的離開,頭也不回,只是離去前那意味深長的最後一眼,出賣了他們不捨的心情。幾個月后,博士寄給他們的信中提到,Christian過得很好,與男孩學習著生存的技能,看來牠完全適應了當時的環境,當哥倆終于放下了心,剩下的,卻是心房上留下了一個空洞,失去了Christian的遺憾。
又一個好景不長,曾經傷過人的男孩再度傷人,當時事件發生,費心培養多年的博士只能當機立斷狠心將牠射殺,後來此事引發了附近原住民的抗議,Christian的生活陷入了真正的孤寂,得知此事的哥倆再度前往肯尼亞,當時Christian已經成爲了獅群的首領,雖然還算是未成年,但是氣質及態度與當年的稚嫩已不可同日而語,可最令人感慨的是,Christian仍然記得他們,牠就像以往那般,朝他們撲去,給了他們大大的擁抱,這場重逢感人得不禁叫人潸然淚下,這珍貴的畫面,攝于1971年。
之後,每一年,哥倆都會抽空去肯尼亞與Christian相聚,隨著Christian越來越長大,首領的責任令牠更加忙碌,Christian再也不會向他們要愛的抱抱,反而更是一切盡在不言中,靜靜坐在一起,簡單的撫摸,遙望眼前的景色已成了最常有的場景,更多時候,Christian只是短短與他們相處短暫時刻,便離開處理牠的“領地”事務,到最後,不再出現哥倆面前及保護區那帶了。
據說,牠帶著獅群遷移到更遠的地方,也有人猜測,牠在某個領地戰爭中死去了,不管是哪個結局,我們都相信,那已經是屬於牠最好的結局。
這篇是我想分享人類的溫暖的部分,下一篇我也還是會講述人類的溫暖,可我更加要強調的是,人類那叫人心寒的一部分。
1 comment:
在這篇裏面,我沒有表達過我對這件事的看法,從頭到尾,我只是憑著我所看到的内容來轉述而已。
對於這個真實故事,我是非常感動的,打從心底羡慕這段可遇不可求的親情,有時候人類的這份溫暖,會喚起比較獨來獨往的我陣陣漣漪,覺得自己也很渴望這樣的一份感情,可正如我之前所說,可遇不可求,若是上天賜給了我這緣分,我還真沒把握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我,能否珍惜這份緣份呢。
Post a Comment